杜桥朗诵《背影》|| 作者:朱自清
杜桥朗诵
背 影
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,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。那年冬天,祖母死了,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,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,我从北京到徐州,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。到徐州见着父亲,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,又想起祖母,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。父亲说,“事已如此,不必难过,好在天无绝人之路!”
回家变卖典质,父亲还了亏空;又借钱办了丧事。这些日子,家中光景很是惨淡,一半为了丧事,一半为了父亲赋闲。丧事完毕,父亲要到南京谋事,我也要回北京念书,我们便同行。
到南京时,有朋友约去游逛,勾留了一日;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,下午上车北去。父亲因为事忙,本已说定不送我,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。他再三嘱咐茶房,甚是仔细。但他终于不放心,怕茶房不妥帖;颇踌躇了一会。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,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,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。他踌躇了一会,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。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;他只说,“不要紧,他们去不好!”
我们过了江,进了车站。我买票,他忙着照看行李。行李太多了,得向脚夫行些小费,才可过去。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。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,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,非自己插嘴不可。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;就送我上车。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;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。他嘱我路上小心,夜里警醒些,不要受凉。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。我心里暗笑他的迂;他们只认得钱,托他们直是白托!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,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?唉,我现在想想,那时真是太聪明了!
我说道,“爸爸,你走吧。”他望车外看了看,说,“我买几个橘子去。你就在此地,不要走动。”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。走到那边月台,须穿过铁道,须跳下去又爬上去。父亲是一个胖子,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。我本来要去的,他不肯,只好让他去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,穿着黑布大马褂,深青布棉袍,蹒跚地走到铁道边,慢慢探身下去,尚不大难。可是他穿过铁道,要爬上那边月台,就不容易了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,两脚再向上缩;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,显出努力的样子。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,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。我赶紧拭干了泪,怕他看见,也怕别人看见。我再向外看时,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。过铁道时,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,自己慢慢爬下,再抱起橘子走。到这边时,我赶紧去搀他。他和我走到车上,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。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,心里很轻松似的,过一会说,“我走了;到那边来信!”我望着他走出去。他走了几步,回过头看见我,说,“进去吧,里边没人。”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,再找不着了,我便进来坐下,我的眼泪又来了。
近几年来,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,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。他少年出外谋生,独力支持,做了许多大事。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!他触目伤怀,自然情不能自已。情郁于中,自然要发之于外;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。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。但最近两年的不见,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,只是惦记着我,惦记着我的儿子。我北来后,他写了一信给我,信中说道,“我身体平安,惟膀子疼痛利害,举箸提笔,诸多不便,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。”我读到此处,在晶莹的泪光中,又看见那肥胖的,青布棉袍,黑布马褂的背影。唉!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!
朗诵 :杜 桥,本名杜玉明,中国民革党员,著名朗诵艺术家。世界华语诗歌联盟朗诵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,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副主席,中国诗歌春晚签约朗诵家。中国广播文艺专家奖、全国高校国学联盟“朗诵家诵读贡献奖”获得者。中国百姓才艺网艺术总监,中国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,中国诗歌学会会员。辽宁广播十佳金话筒,辽宁传媒学院特聘教授,沈阳朗诵艺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,沈阳广播电视台资深主持人、编导。曾出版专著《抚摸往事》《杜桥短诗选》,诗作《牧歌》曾获《诗刊》诗赛大奖。
朗诵是语言的花朵、精神的火炬!生活因朗诵而精彩,生命因朗诵而芬芳。弘扬朗诵艺术,放歌美好生活!我爱祖国,我爱母语——杜桥
对一首诗的解读欣赏及表现,是一门大学问。我一直很崇拜有个性的朗诵家,他会将你带到特定的情境和意境,让你迷失自己。言为心声,只有深刻的内心体验和独到的理解,才会有声情并茂的再现和锦上添花的升华!
——马戈(《解放军报》主编、摄影家、作家)听杜桥朗诵有感
作者:朱自清,1898年11月22日—1948年8月12日,原名自华,号秋实,后改名自清,字佩弦。原籍浙江绍兴,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(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)。现代杰出的散文家、诗人、学者、民主战士。
聆韵艺术工作室
传播艺术声音 汇聚文化力量
推动文化艺术健康发展
顾问: 聆韵之声 总监:竹韵潇湘
策划&制作:聆韵传媒
沈阳国际东商务楼三楼
电话:18940247700 13066604984
投稿请致:微信 13066604984
觉得好看,请点这里↓↓